什么是蓝喉歌鸲,蓝喉歌鸲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介绍

来源:投稿时间:2023-01-08 23:18点击:311

本文主要是对宠物蓝喉歌鸲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蓝喉歌鸲,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什么是蓝喉歌鸲,宠物蓝喉歌鸲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介绍

蓝喉歌鸲的俗名别名:

蓝颏、点颏、蓝脖、蓝点颏、九圈领、芦犒鸟、蓝领、长脚青、蓝靛颏

蓝喉歌鸲的英文名:

Bluethroat

蓝喉歌鸲的拉丁学名:

Luscinia Svecica

蓝喉歌鸲的身高身长:

14cm

蓝喉歌鸲的体重:

公犬45-60磅、母犬35-50磅

蓝喉歌鸲的寿命:

9-11年

蓝喉歌鸲的体态特征:

雄鸟上体羽色呈土褐色。头顶羽色较深,有白色眉纹。喉部亮蓝色,中央有栗色块斑。胸部有黑色和淡栗色两道宽带,腹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白色。雌鸟喉部无栗色块斑,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幼鸟翅上覆羽有淡栗色块斑。幼鸟翅上覆羽有淡色点斑。幼鸟翅上覆羽有淡色点斑,俗称“膀点”。

蓝喉歌鸲的习性:

夏季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繁殖,秋末迁徙时经东部和中部的各省到云南西部、广东、福建一带越冬。蓝点颏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不去密林和高树上栖息,在地面奔走极快。平时鸣叫为单音,繁殖期发出嘹亮的优美歌声,也能仿效昆虫鸣声。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也吃植物种子等。繁殖期为5月。营巢于灌丛、草丛中的地面上。巢以杂草、根、叶等筑成。每巢产卵4~6枚。卵有光泽呈蓝绿色。孵化期约为14天。

蓝喉歌鸲的历史起源:

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但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及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数量稀少,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伦比亚、社会群岛、纽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蓝喉歌鸲的叫声:

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有时在夜间鸣叫。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蓝喉歌鸲的食性:

食虫性。蓝点颏为食虫益鸟。

蓝喉歌鸲的护理:

蓝点颏生鸟首先要在板笼中驯养。初期要用线扎飞羽,以减少飞撞,保存体力,将粉饲料调成稀糊状,上面加几条面包虫或玉米螟幼虫,不给饮水。让鸟饿了吃笼内食罐中的虫,同时吃进稀料,以后将糊状料调稠,直至过度到吃粉料。或者用小昆虫填喂,每日4次,每次2~3条小虫,填喂时要轻柔,避免损伤,能自食后再放入点颏笼中饲养,供给清洁的水,每天更换。点颏料可用玉米面50%、绿豆面20%、熟蛋黄20%、淡鱼粉或蚕蛹粉10%配成。蓝点颏活泼好动,要每天溜鸟,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夏天应经常让其水浴,每日可进行一次。冬季应减少水浴次数,浴后要注意不能直接吹风,浴水温度应在25℃~35℃之间,换羽期要特别注意多给活食和其他动物性饲料。夏季要注意粉料随配随喂,保持新鲜,防止变质。如放入大笼饲养,须经过板笼驯化上食后,再放人较大中笼(10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高)饲养一段时间,发现吃食不爽的继续填喂,直到体况健壮,再放入大笼,2米高、4米长、3米宽的大笼可饲养30只左右。笼顶要有1/3遮雨,多设较低的栖架。蓝点颏畏寒,冬天气温低于0℃时要在室内饲养,鸟笼要放到室内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避风向阳之处悬挂。

蓝喉歌鸲的购买须知:

红嘴相思鸟在国外的声誉远比国内高,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在笼中栖杠上互相亲近的动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常做为结婚礼品馈赠。红嘴相思鸟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但其鸣啭与其他画眉(亚)科歌鸟相比,显得单调,也不善模仿,所以养鸟者多重其羽色。

蓝喉歌鸲的繁殖方式:

卵生

蓝喉歌鸲的性成熟:

8-9月

蓝喉歌鸲的怀孕周期:

28-30天

蓝喉歌鸲的每胎产子:

4-6个

蓝喉歌鸲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蓝喉歌鸲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134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