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头蝠是什么稀有动物,菊头蝠的喂食要点有哪些

来源:投稿时间:2024-01-10 13:00点击:144

菊头蝠它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喂食要点是什么,生活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具体要求?下面这篇文章将对你了解菊头蝠带来有所帮助,希望你耐心的看完,供你参考。

菊头蝠

菊头蝠是什么稀有动物?菊头蝠(学名:Rhinolophusluctus),因嘴脸部特殊复杂的叶状突起而显著有别于其它类蝙蝠。菊头蝠是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许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菊头蝠群,居岩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分布于吉林、山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菊头蝠的形态特征如下:

体长75-85mm,前臂长660-730mm。马蹄叶发达,覆盖鼻吻部,两侧不具小附叶。鼻孔内外缘突起,并衍生成杯状的鼻间叶,鞍状叶基部向两侧扩展成翼状,使鞍状叶呈三叶形。连接突先端低而圆,始于鞍状后面甚下方,顶叶狭长,呈舌状。体毛细长柔软而卷曲,毛色棕褐或烟灰褐色,毛尖隐约有灰白色,形同霜。[1]菊头蝠吻鼻部有复杂的叶状突起,形成特殊的鼻叶。鼻叶两侧及下方为马蹄形的肉叶,中央有一向前突起的鞍状叶,后面又有一连接叶衬托,并与一顶叶相连。耳大,端部呈削尖状,无耳屏。后足除第一趾外,其余各趾均有三趾节。全身被细毛,背部淡棕褐色,腹毛灰棕色。头骨腭桥较长,约为上颊齿长的1/3。齿式=32。牙齿上颌门齿2枚,下颌4枚,均较小;犬齿上下各1枚,第1上前臼齿位于齿中线外侧,故犬齿与第2上前臼齿齿缘基部相接触。下颌第2下前臼齿位于齿中线外侧,故第1下臼齿与第2下前臼齿齿缘基部亦相接触。

菊头蝠的性格特点如下:

菊头蝠群栖,居岩洞,常与其他种菊头蝠和蹄蝠共处一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悬挂时以两肢并齐倒悬抓于石壁,前肢包裹全身,当外来声息及光亮照射时,先将头部伸出,频频左右摆动,耳部不断颤动,鼻尖不断嗅闻,到一定时间(约3分钟),随即起飞。[3]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总是单只独挂在洞顶壁上,而且大多数离洞口不太远的较亮处。杭州千人洞1980-1986年观察记录,若不受惊扰,很少迁洞。海南五指山的标本来自原始林缘的茅草坡上空,当时它们正在两三只结群飞翔觅食,不时在树枝上倒吊者停歇。安徽采到的雄体阴囊较大,睾丸5×3.5mm。

菊头蝠的生活环境如下:

栖息于几乎所有的热带、亚热带岩洞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其悬挂处仅距地面不足3m高。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菊头蝠介绍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形态特征、性格特点、喂食要点方面让你更加的了解菊头蝠,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动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动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75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