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白头蛇它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喂食要点是什么,生活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具体要求?下面这篇文章将对你了解喜玛拉雅白头蛇带来有所帮助,希望你耐心的看完,供你参考。
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什么蛇?喜玛拉雅白头蛇的腹面呈橄榄灰色,有小白点分布,头部和颈部则是淡黄白色,有深褐色斑纹。野生喜玛拉雅白头蛇活动的地方比较广泛,大多是栖息在山区,经常能在路边、碎石地或稻田中发现它们的身影,主要以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为生。
喜玛拉雅白头蛇的形态特征如下:
全长600~800mm。具管牙的毒蛇,管牙较短小,无颊窝。背面黑褐色,具10~15+3~4对朱红色横斑,左右横斑交错排列或在背中线彼此相遇;腹面橄榄灰色,散以小白点。头部与颈背淡黄白色,具深褐色斑纹。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眶前鳞3(2),眶后鳞2;颞鳞2+3(2);上唇鳞6,2-1-3式;下唇鳞8(7-9),前3(4)枚切前颔片。背鳞平滑,17-17-15行;腹鳞168-205,肛鳞完整,尾下鳞39~53对。
喜玛拉雅白头蛇的喂食要点如下:
喜玛拉雅白头蛇主要进食小型的哺乳类动物,喜玛拉雅白头蛇的幼蛇亦曾被发现会进食麝鼩。据一些曾饲养喜玛拉雅白头蛇的饲育报告中得知,喜玛拉雅白头蛇平常是抗拒被哺育的,只会在晚间时才愿意进食新生的鼠类,而且每当它们咬住了猎物,往往都不会轻易将其放开。世界爬虫介公认最另人头疼的毒蛇之一,以绝食闻,欧美曾多次进口,结果全军覆没,对于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死因,现在爬虫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喜玛拉雅白头蛇的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绝食,另一说法则是由于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无法适应啮齿类动物。然而近几年,俄罗斯已经有研究者成功饲养并繁殖了喜玛拉雅白头蛇,相信这一死结在私人饲养者手里也已经被解开。
喜玛拉雅白头蛇的生活环境如下:
在野外的喜玛拉雅白头蛇喜欢栖息在山区,喜欢待在清凉的地方,海拔约1000米的地方。有时在灌木丛林中也会发现他们的踪影,在住宅区看到它们也不稀奇。
在越南,喜玛拉雅白头蛇比较偏好栖息于竹林间,并活跃于有广泛植被分布与及山涧充足的地区。喜玛拉雅白头蛇属于夜行性的动物,最喜欢于潮湿的晚上,温度约在摄氏18至25度间时出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喜玛拉雅白头蛇介绍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形态特征、性格特点、喂食要点方面让你更加的了解喜玛拉雅白头蛇,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动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动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