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与同属的密河鳄相似,但是体型要小许多。成年扬子鳄体长很少超过2.1米,一般只有1.5米长。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体重约为36公斤。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全身有明显的分部,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全身皮肤革制化,覆盖着革制甲片,腹部的甲片较高。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黄色,腹部为灰色,尾部长而侧扁,有灰黑或灰黄相间手术纹。它的尾是自卫和攻击敌人的武器,在水中还起到推动身体前进的作用。四肢较短而有力,它的一对前肢和一对后肢有明显的区别: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这些结构特点适于它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陆地生活的特点。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扬子鳄的吻短而纯圆,吻的前端生有鼻孔一对。有意思的是,它的鼻孔有瓣膜可开可闭。眼为全黑色,且有眼睑和膜,所以扬子鳄的眼睛可张开可合闭。
扬子鳄的种类
我国养殖的鳄鱼品种主要有扬子鳄、暹罗鳄(泰国鳄)、尼罗鳄、湾鳄、密西西比鳄和凯门鳄6种。其中,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其他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鳄鱼是高等的爬行动物,它用肺呼吸,心脏分为四个室,它的口腔顶壁上有一块骨质的腭,把鼻腔和口腔隔开,它的牙齿只生在上下颌的齿槽内,而这些都和哺乳动物相似,这说明哺乳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扩展资料
幼年鳄鱼是依靠呼吸道发声,镭射音只是其中的一种,寻求食物或向同伴表示自己的位置,如果在水中能振动出波纹。其原理是:鳄鱼的喉肌分为两对:一对扩张肌,一对外缩肌。扩张肌位于声门两侧,一端附着于声门处杓状软骨前缘,另一端止于喉后部由环状软骨形成的侧突上。
当扩张肌收缩时,声门张开。在扩张肌内侧与垂直方向分布着一对外缩肌,附着于杓状软骨上。一端起于舌软骨,另一端止于环状软骨上缘。当外缩肌收缩时,声门闭合。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喉的基本支架。
宽而薄的声带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声门两侧的杓状软骨内侧并突入喉腔里。鸣叫时声门的开闭由两对喉肌交互收缩完成。当肺内的气流到声门受阻时,振动声带而发出声音。
扬子鳄多重
据脊索动物门资料显示,扬子鳄能长1-2米,体重约36公斤。
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扬子鳄鳞甲本质上与真皮鳞类似,而形成方式与鸟类羽毛的发生有相似之处。
扬子鳄大约35公斤左右。
中国有“鳄鱼”吗
中国有野生鳄鱼。比如中国特有的野生扬子鳄,原生存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由于人口稠密且近百年来发展较快,其栖息地不断被开发为耕地鱼塘等农业用地。
扬子鳄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野生扬子鳄数量以锐减至不到三百条,生存环境也被压迫至苏皖浙交界的狭小地带。据了解,扬子鳄是世界上23种鳄类中我国独有的物种,也是最濒危的鳄种之一。
原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干扰和湿地的减少,野生扬子鳄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减,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扩展资料: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是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
为了复壮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缓解种群衰退问题,长兴扬子鳄保护区从2012年开始实施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截至本月上旬,已累计放归扬子鳄700条。监测表明,此前放归的扬子鳄已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并从2014年起开始繁育后代。扬子鳄野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扬子鳄放归和重引入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2018年7月)野放鳄都是经过血清测试和DNA鉴定筛选出来的,体格强壮、血缘关系较远,并经过野化训练。
所有鳄均植入电子芯片,用于身份标识。
赞同(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