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对白牡丹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用途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白牡丹,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白牡丹的俗名别名:
银巨冠
白牡丹的英文名:
Matuda
白牡丹的拉丁学名:
Tradescantia sillamontana
白牡丹的身高身长:
40-50cm
白牡丹的体重:
10kg
白牡丹的寿命:
9-11年
白牡丹的体态特征:
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白牡丹的习性:
宜温暖、湿润的环境和充足而柔和的阳光,耐半阴和干旱,不耐寒,忌烈日曝晒和盆土积水。生长适温16~24℃,在此条件下可将植株放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若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徒长,叶与叶之间的距离拉长,茎、叶上的白毛稀疏,影响观赏;若光线过强,则叶片呈褐色,也影响美观。
白牡丹的历史起源: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1922年政和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
白牡丹的叫声:
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白牡丹的食性:
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
白牡丹的护理: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空气干燥时可用洁净的水向植株及周围地面喷洒,但水珠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叶面上,否则会造成叶片腐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但肥量不宜多,以免茎、叶生长过旺,使株形凌乱。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光,并加强通风,否则会因闷热、潮湿导致植株腐烂。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节制浇水,8~10℃可安全越冬。由于植株生长较快,栽培中要经常修剪整形,及时将过长的茎剪短,摘除下部发黄枯烂的叶片,以保持株形的整洁美观。因为植株密布长毛,沾上污物后很难清除,因此施肥时要格外小心,防止肥液污染植株。并将花盆放在室内洁净处养护,以避免室外雨淋污染叶片。每年的3~4月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气性,可用腐叶土2份、园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的混合土栽种,并加入少量骨粉作基肥。由于白雪姬的新株比老株更具观赏性,栽培中应经常繁殖新株,对老株进行更新。白雪姬虽然引进我国时间不长,但形态独特,满株的白色长毛在各种观赏植物中独树一帜,淡紫色的小花精致而醒目,是花、叶俱佳的观赏花卉。而叠叶草株形玲珑可爱,富有天然野趣。它们的养护也较为简便,非常适合家庭栽培欣赏,常作小型盆栽,点缀几案、书桌、窗台等处,清新雅致,颇有特色。白雪姬的繁殖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方法是把生长密集的植株从盆中倒出,将其分割栽种即可;也可在生长季节剪取带顶梢的茎在沙土或蛭石中进行扦插,插后放在半阴处,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在20~25℃的条件下,2周左右可生根。
白牡丹的用途:
有退热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白牡丹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植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植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