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对山地豆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用途,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山地豆,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山地豆的俗名别名:
山土豆、假花生、大叶青、异果山绿豆、稗豆
山地豆的英文名:
oneleaf clover
山地豆的拉丁学名:
Alysicarpus vaginalis
山地豆的身高身长:
30-60cm
山地豆的体重:
10kg
山地豆的寿命:
9-11年
山地豆的体态特征:
山地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米,嫩枝疏被白色长柔毛。茎直立或稍弯,有时近平卧。三出复叶互生。夏季顶生或侧生总状花序,密缀双生花,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条形,长1.2~2.5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留有弯曲柱基,被有带钩缘毛,具4~7近方形的节荚,节间浅波状。种子圆肾形。分布多在荒废的野地,以向阳地最常看到它的开放,它的花於秋冬都会开放,茎为绿色,木质化,根有根瘤菌,会产生固氮作用,叶子的特色是,有成对的托叶,呈披针形的叶子长在顶端,而椭圆形的叶子长在基部,花朵为顶生的总状花序,为紫红色,果实为荚果,有4-8节,在成熟後会掉落,让子孙各自发展。
山地豆的习性:
板蓝根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不耐涝,喜阳光,可以连作。
山地豆的历史起源:
我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
山地豆的叫声:
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山地豆的食性:
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
山地豆的护理:
有些野花长在路旁,只要我们低下身就可以与他们打声招呼,久而久之就熟了,偏偏有些植物生长在荒废地上,除非你特别有目的去观察,否则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当然,这些野花绽放时,给你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不是在温室中长大的,而是道地的在我们的周遭,与我们一起迎接阳光,一起欣赏小雨的植物。山地豆,就是在荒地上的,不起眼的小植物。虽然它的个子小,可是用来做肥料还不错呢,当然,对於自然观察家而言,欣赏野花的乐趣,不在於它的功用,而是在野地上与他们不期而遇的惊艳。
山地豆的用途:
可入药。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L.) 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归经: 苦、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预防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喉痛;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痈疖。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山地豆的购买须知:
无论空间、气候和时间的条件,均十分合适。由于性格温驯,是初次饲养者的理想选择。
山地豆的繁殖方式:
卵生
山地豆的性成熟:
8-9月
山地豆的怀孕周期:
28-30天
山地豆的每胎产子:
4-6个
山地豆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山地豆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植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植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