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翅金鸠,绿翅金鸠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来源:投稿时间:2023-02-24 1:36点击:279

本文主要是对绿翅金鸠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绿翅金鸠,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什么是绿翅金鸠,带你了解绿翅金鸠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绿翅金鸠的俗名别名:

金鸠、金咖追

绿翅金鸠的英文名:

Emerald Dove

绿翅金鸠的拉丁学名:

Chalcophaps Indica

绿翅金鸠的身高身长:

25cm

绿翅金鸠的体重:

公犬45-60磅、母犬35-50磅

绿翅金鸠的寿命:

9-11年

绿翅金鸠的体态特征:

中等体型、尾甚短的地栖型斑鸠。下体粉红,头顶灰色,额白,腰灰,两翼具亮绿色。雌鸟头顶无灰色。飞行时背部两道黑色和白色的横纹清晰可见。虹膜-褐色;嘴-红色,嘴尖橘黄;脚-红色。

绿翅金鸠的习性:

通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下层植被浓密处。极快速地低飞,穿林而过,起飞时振翅有声。饮水于溪流及池塘。

绿翅金鸠的历史起源:

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但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及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数量稀少,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伦比亚、社会群岛、纽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绿翅金鸠的叫声:

深柔哀婉的拖长双音tuk-hoop,重音在第二音节。

绿翅金鸠的食性:

掏到乌鸫雏鸟,一般喂豆制品(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切成适口小块用竹签挑着喂;最好再加新鲜肉沫拌粉料(如点额粉、雏鸡料搓的20%的熟鸡蛋黄等)调成稠粥状,用竹蓖挑着喂。成年乌鸫以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为常备饲料,每天喂一食抹(食缸)软料(肉沫+熟鸡蛋+水果沫+菜沫+昆虫),两小时内吃完为度。

绿翅金鸠的护理:

饲养乌鸫用八哥笼为宜,也可用画眉笼,或自制类似大小、亮底、条间距2厘米的竹笼。大约10月份,幼乌鸫已换成鸟羽衣,是学口的好时期,应开始遛鸟。每天清晨提鸟笼到公园或郊外让它聆听鸟叫,或使其跟“教师鸟”学口。日常管理的重点是食水的卫生,笼子和用具的清洁。夏季每天水浴一次,冬季设法提高室温,保证每周水浴一次。换羽期饲料中一定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否则常会因脱不下羽毛而难以过冬。

绿翅金鸠的购买须知:

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绿翅金鸠的繁殖方式:

卵生

绿翅金鸠的性成熟:

8-9月

绿翅金鸠的怀孕周期:

28-30天

绿翅金鸠的每胎产子:

4-6个

绿翅金鸠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绿翅金鸠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97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