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斑钟蟋蟀,黄斑钟蟋蟀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来源:投稿时间:2023-03-08 16:50点击:537

本文主要是对黄斑钟蟋蟀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黄斑钟蟋蟀,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什么是黄斑钟蟋蟀,带你了解黄斑钟蟋蟀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黄斑钟蟋蟀的俗名别名:

棺材头、斧头恭

黄斑钟蟋蟀的英文名:

Stein

黄斑钟蟋蟀的拉丁学名:

Cardiodactylus novaeguineae

黄斑钟蟋蟀的身高身长:

25-30mm

黄斑钟蟋蟀的体重:

48-70g

黄斑钟蟋蟀的寿命:

9-11年

黄斑钟蟋蟀的体态特征:

体色黄褐色,前胸背板具橙黄色斑纹,上翅具黑色与成黄色交杂的大型斑纹。

黄斑钟蟋蟀的习性:

成虫出现于夏、秋二季,主要生活在低海拔山区。树林中的树干和灌丛是主要的栖息环境,成虫隐密性高,常躲藏于阴湿环境,若虫于树叶、树枝上活动,常群体活动,数量多容易观察。

黄斑钟蟋蟀的历史起源:

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很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天的盲鱼。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没有眼睛简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鱼的眼睛虽然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却能够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的生活。它是一种游速很快的鱼,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不会在游动撞上水草、石块或其它的鱼。也就是说,眼睛的退化并没有给它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黄斑钟蟋蟀的叫声:

雄虫会发出音量微弱,类似金属摩擦的鸣声。

黄斑钟蟋蟀的食性:

啃食树叶。

黄斑钟蟋蟀的护理:

安徽黄蛉蟋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严冬季节,仍须注意为其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越冬,若措施得当,可饲养到翌年3-4月。最理想的是用墨蛉与它共养一处,可以相互刺激,以激发双方全力鸣唱,而又不会互相干扰。这种黄金搭档使其各显神通,尽其所能鸣唱出最美妙的声调来,而且以墨蛉的乌黑发亮的身躯和黄蛉的金光灿灿的体色同处一器之中,两者色彩反差鲜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黄斑钟蟋蟀的购买须知:

为南美短鲷种类最多的一属,目前已经发现不下六十多种的同类变异型品种。较常见的品种有:野生阿卡西、黄尾、红尾、白尾等自然型等等,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人工筛选育种;价位再高一点的就是经过颜色体型的筛选,经人工育种配对而繁殖出颜色鲜艳的子目代,例如目前水族市场上所见的超红尾阿卡西、双红尾阿卡西等等;还有一种就是较稀有的品种,如阿莲卡阿卡西、泰菲阿卡西等等。在选购阿卡西短鲷的时候,除了观察它们的游姿、体色是否正常之外,还要注意体型上的选择,驼背、脊柱弯曲或尾鳍下垂的阿卡西短鲷个体就要尽量避免挑选。

黄斑钟蟋蟀的繁殖方式:

卵生

黄斑钟蟋蟀的性成熟:

8-9月

黄斑钟蟋蟀的怀孕周期:

28-30天

黄斑钟蟋蟀的每胎产子:

4-6个

黄斑钟蟋蟀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黄斑钟蟋蟀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134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