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黄蛉蟋,小黄蛉蟋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来源:投稿时间:2023-03-09 14:45点击:412

本文主要是对小黄蛉蟋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小黄蛉蟋,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什么是小黄蛉蟋,带你了解小黄蛉蟋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小黄蛉蟋的俗名别名:

小黄蛉、苏州黄蛉、麦杆黄蛉、白金蟋、黄金蛉

小黄蛉蟋的英文名:

Chitande Aulonocara

小黄蛉蟋的拉丁学名:

Anaxipha pallidula

小黄蛉蟋的身高身长:

0.5-0.7cm

小黄蛉蟋的体重:

48-70g

小黄蛉蟋的寿命:

9-11年

小黄蛉蟋的体态特征:

外观娇小玲珑,体形细狭,通体金黄色或麦秆色,有光泽,整体形同一粒小的黄金瓜籽。随着虫龄增长,体色也逐渐加深,光泽随之消失。头部近圆形,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密被细毛。前翅较狭长,几乎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具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尾须细而长。 小黄蛉头部近于圆形,前胸及背板却近方形,全身密被细毛。雌虫前翅短,不到达腹部末端,后翅通常退化。雄性前翅较狭长,将近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上面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雌虫、雄虫的尾须都很细长,有0.25cm左右。雌虫的产卵管呈弧形向上弯曲,长0.2cm左右。触须较长,可达1~2cm,相当于其体长的2~3倍。它的后肢也很细长,超过它身体的长度,在诸多昆虫中独具瘦长清秀之美。

小黄蛉蟋的习性:

安徽黄蛉蟋几乎长鸣不息、长鸣不哑,但若想要使其不仅长鸣不已,又要使它尽其所能叫出最悦耳的音色来,还需用异种加以激发。使它显示出要与他虫一比高低的好胜心来。

小黄蛉蟋的历史起源:

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很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天的盲鱼。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没有眼睛简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鱼的眼睛虽然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却能够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的生活。它是一种游速很快的鱼,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不会在游动撞上水草、石块或其它的鱼。也就是说,眼睛的退化并没有给它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小黄蛉蟋的叫声:

白天黑夜均善鸣叫。鸣声轻悠柔和,声如“齐,齐,齐,齐(Qi)……”,节奏较缓慢,鸣声连续无间断。这种小鸣虫的音色音质因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其鸣声最优美的被鸣虫爱好者称为“黄金蛉”,意思是赞誉它的鸣声圆润悦耳,犹如金蛉摇动时发出的声音。

小黄蛉蟋的食性:

稀饭、偶尔辅以些南瓜、苹果。

小黄蛉蟋的护理:

安徽黄蛉蟋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严冬季节,仍须注意为其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越冬,若措施得当,可饲养到翌年3-4月。最理想的是用墨蛉与它共养一处,可以相互刺激,以激发双方全力鸣唱,而又不会互相干扰。这种黄金搭档使其各显神通,尽其所能鸣唱出最美妙的声调来,而且以墨蛉的乌黑发亮的身躯和黄蛉的金光灿灿的体色同处一器之中,两者色彩反差鲜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小黄蛉蟋的购买须知:

为南美短鲷种类最多的一属,目前已经发现不下六十多种的同类变异型品种。较常见的品种有:野生阿卡西、黄尾、红尾、白尾等自然型等等,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人工筛选育种;价位再高一点的就是经过颜色体型的筛选,经人工育种配对而繁殖出颜色鲜艳的子目代,例如目前水族市场上所见的超红尾阿卡西、双红尾阿卡西等等;还有一种就是较稀有的品种,如阿莲卡阿卡西、泰菲阿卡西等等。在选购阿卡西短鲷的时候,除了观察它们的游姿、体色是否正常之外,还要注意体型上的选择,驼背、脊柱弯曲或尾鳍下垂的阿卡西短鲷个体就要尽量避免挑选。

小黄蛉蟋的繁殖方式:

卵生

小黄蛉蟋的性成熟:

8-9月

小黄蛉蟋的怀孕周期:

28-30天

小黄蛉蟋的每胎产子:

4-6个

小黄蛉蟋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小黄蛉蟋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143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