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1、场地选择。
大鲵主要栖息于水中,而且需要在水质清、凉的流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变化在9~20℃之间的江河或水库附近建造养殖场为宜。
2、饲养池的修建。
大鲵在自然环境中喜居于阴暗环境,为了满足这一生活习性,饲养池一般用石或砖块(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拱成不同大小的拱洞,分2平方米、4平方米、10平方米、25平方米群等规格的饲养池,池高1米,每池均有进出水孔。
3、饲养池的要求是:
光线暗弱,适合大鲵畏光的特性;拱洞避免光热,太阳光不能直射,以保池水阴凉,水温一般不超过20℃;排灌水便于控制,清污洗池方便,有利池水清新;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其习性。
扩展资料:
娃娃鱼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水中的鱼虾以及昆虫。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此外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2)最全面的娃娃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一、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环境 成功养殖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养殖的环境。
1、养殖水的温度一定要适宜。根据一些相关的了解,最适合娃娃鱼生长的水温是16到22℃左右。在夏季时,如果养殖的水温超过了26℃,那么娃娃鱼就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夏眠”的现象,甚至还会死亡。
如果养殖的环境温度过低,娃娃鱼生长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我们养殖娃娃鱼时一定要调整好水的温度。
2、养殖娃娃鱼的水质一定要好。 因为娃娃鱼比较喜欢干净,因此它对所生长环境的水质也非常严格。娃娃鱼在野外栖息的环境一般是自然植被、环境无污染并且是人类很少涉足的环境。
那么,我们自人工养殖娃娃鱼时就要好选择有流水的小溪沟或者是泉水,当然还可以用水质非常清新水质。总而言之,养殖娃娃鱼的水质一定要清新、无污染并且其溶氧量要要高。
3、养殖娃娃鱼的环境也要相对安静。 据了解,娃娃鱼有喜静的习性,因此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要建娃娃鱼的养殖场,最好要选择树木茂盛、人烟稀少并且环境要相对安静的地方。有一些农户会利用天然的岩洞或者人工开凿隧洞去养殖娃娃鱼。这样的环境既能保持避光、安静而且又能保障娃娃鱼的养殖效果。
二、要科学合理的建养殖池
1、首先建养殖池。
首先要确定要建的养殖场地后,一定要选择哪些避光并且干净的地方,还要进出水方便的地方。因为娃娃鱼在饥饿的时候,就会以大欺小并且自相残杀,因此要建的养殖基地要大小适宜,鱼的大小分开来饲养。 建养殖池的时候要采取砖混的结构,要将池底支石板之间形成空隙或者在里面放一些泡沫板以供娃娃鱼躲藏栖身。
而且池内壁要用水泥抹光,这样是防止娃娃鱼逃跑或者擦伤。
2、建立进出水的系统。每个养殖池都需要建立进水口和出水口。这两个端口要建在池的两端,以防娃娃鱼发生交叉感染。此外,在养殖池的底端还要弄排污口,这是为了排除其粪便或者是代谢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三、投放种苗
1、要购买最好的娃娃鱼。一般要购买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娃娃鱼苗,这样的种苗不仅易于成活,而且能够迅速的生长。
2、投放。由于娃娃鱼的特殊生活习性,因此投放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
四、饲养的管理
1、投喂。娃娃鱼的食谱很广泛,例如各种鱼、虾、昆虫等料。
但是要注意要投放的饵料一定要新鲜。
2、管理方法,这点很重要。
养殖时,一要管理好水,一定要保持池中有微微流水,并且其溶氧量要高,还要适当的保持其水位;二要控制好其养殖的水温;三一定要注意养殖的地方要避光;四要保持池内的清洁。 总结。
3)观赏娃娃养殖方法
(一)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含碱量大的水或混浊水,对娃娃鱼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水质要清洁。水温以14~18℃为适宜,水深以30cm为好。
(二)修建阴暗的洞室:需用片石、水泥砂浆砌成拱洞,如水源好的防空洞也可利用。拱洞大小按饲养规模来决定。拱洞规格一般为:长30m,宽4.5m,高2.5m。
(三)饲养池:娃娃鱼的饲养池要建在拱洞内。最好分左右两排,中间为人行道,用砖建成四方形或长方形池子。池高1m,四周和池底用水泥抹光滑。池的面积大小不等,有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10平方米或更大,以利于大小分开饲养。每个池边都要设-个水位孔(或称溢洪孔,孔位高35cm,便于排水和控制水位。各池要安装进水管,管径大小视饲养池的面积大小而定。每个进水管都装上水龙头调节水量。池底设活动的石板孔穴,备娃娃鱼栖息用。
(四)要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夏秋季投食以蛙类为主要饵料,冬春季以羊肉为主要饵料。喂食的时间,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摄食能力酌定。每长1kg娃娃鱼需要精料1.7kg。 一般冬季少投饵,春季增加,夏秋季多投饵。以投喂新鲜、活饵为好。此外,应加强管理,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污、勤洗池,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发生鱼病要及时用药消毒治疗。
赞同(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