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草蜥,北草蜥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来源:投稿时间:2023-03-10 10:30点击:311

本文主要是对北草蜥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北草蜥,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什么是北草蜥,带你了解北草蜥的习性特征与喂养等

北草蜥的俗名别名:

山马蛇子、树马蛇子

北草蜥的英文名:

Chinese Forest Skink

北草蜥的拉丁学名: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北草蜥的身高身长:

50-60mm

北草蜥的体重:

10kg

北草蜥的寿命:

9-11年

北草蜥的体态特征:

雄性大于雌性。体色为黑、灰黑或褐色,上有斑点,或从淡灰至深黄,并有较多斑纹。幼体体色较深,体色与环境相关。刚出生个体为淡橙或浅褐色,身体具有黄黑色斑纹,尾部侧扁,微有双棘。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中央。在巴基斯坦,干季时会休眠。夜晚则栖息于草丛或水中,可保持体温高于周围环境,活动温度则为摄氏30度,故不须增加体温很久即可活动,主要活动时间为早上。主要活动于地面,会攀爬树木。

北草蜥的习性:

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尾易自截。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为体长的两倍以上。世界已知约10种,分布于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及西伯利亚。中国有6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北草蜥栖息于海拔180~1750米的丘陵、平原和山区的茂密草丛中或矮灌木林间,受到惊扰则迅速逃遁,以昆虫为食。

北草蜥的历史起源:

我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

北草蜥的叫声:

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北草蜥的食性:

以昆虫为食

北草蜥的护理:

饲养箱: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幼沙 (例如:爬虫沙,钙沙),砂砾因为它们喜欢掘洞,所以垫底物的厚度应该最小 2" - 4"。活动时间:日间;12 - 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温湿度:温度:33 - 35 °C -- 照点 (例如:太阳灯)25 - 27 °C -- 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18 - 24 °C -- 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湿度:25%。躲藏处: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树洞,发热洞穴)等。

北草蜥的购买须知:

无论空间、气候和时间的条件,均十分合适。由于性格温驯,是初次饲养者的理想选择。

北草蜥的繁殖方式:

卵生

北草蜥的性成熟:

8-9月

北草蜥的怀孕周期:

28-30天

北草蜥的每胎产子:

4-6个

北草蜥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北草蜥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133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