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对白尾双足蜥的俗名别名,英文名,拉丁学名,身高身长,体重,寿命,体态特征,习性,历史起源,叫声,食性,护理,购买须知,繁殖方式,性成熟,怀孕周期,每胎产子,全年交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你更加的了解白尾双足蜥,带来更好的相处陪伴。
白尾双足蜥的俗名别名:
四脚蛇
白尾双足蜥的英文名:
Bourret Dibame
白尾双足蜥的拉丁学名:
Dibamus bourreti
白尾双足蜥的身高身长:
120-222mm
白尾双足蜥的体重:
1-2kg
白尾双足蜥的寿命:
9-11年
白尾双足蜥的体态特征:
径粗3.2~5mm,尾长占头体长的42%~48%。通身粗细相似,形似蚯蚓,但被覆大小相近的圆鳞,中段一周有鳞片20~24枚,尾下鳞82~99枚,尾断后再生者尾较短而尾下鳞数亦较少。没有四肢,仅雄性泄殖肛孔两侧有呈扁平鳍状的后肢一对位于浅凹内,后肢长2~3mm,占头体长的2%左右。通身紫褐色,腹面稍浅,尾末端白色,其长度变异甚大。无耳孔,眼隐于眼鳞下方,上唇鳞4枚,第一枚下唇鳞后缘与2枚小鳞相切。
白尾双足蜥的习性:
生活于海拔450~900 m亚热带阔叶林中,多见于朽木或石下,有时也到地面。白色尾部有吸引敌害注意力的作用,当地栖鸟类翻动石块觅食时,双足蜥立即将白尾竖起摇动,以引起捕食者注意而去啄食,双足蜥则将尾自截而逃遁。
白尾双足蜥的历史起源:
我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
白尾双足蜥的叫声:
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白尾双足蜥的食性:
以昆虫、蜘蛛或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白尾双足蜥的护理:
饲养箱:饲养箱最好是简单和容易清洁的,尤其是用来饲养成年的. 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木屑,树皮 (例如:树皮,椰壳碎),砂砾,沙 (例如:爬虫沙,钙沙),人造纸屑 (例如:压缩纸粒)。活动时间:日间; 日间;12 - 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温湿度:温度:32 - 38 °C -- 照点 (例如:太阳灯)23 - 28 °C -- 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21 - 25 °C -- 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湿度:中至高。躲藏处:必需,因为它需要一个私隐的地方. 在里面最好保持湿润.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树洞,发热洞穴)等。喂饲:主要喂饲:昆虫,虫,啮齿动物 (例如:白老鼠,大种白老鼠),低脂肉类 (例如:鱼类,鸡肉)。间中喂饲:熟蛋,多种水果,尤其是甜和柔软的种类 (例如:奇异果,百香果,芒果,杨桃,士多啤梨,葡萄,桃,洋李等)。注意进食时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应超过头部的三份之一。
白尾双足蜥的购买须知:
是一种外形十分吸引和有趣的夜行壁虎,容易饲养。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绝种,直到1994年再度被发现,现已大量人工繁殖,并有不同的颜色。
白尾双足蜥的繁殖方式:
卵生
白尾双足蜥的性成熟:
8-9月
白尾双足蜥的怀孕周期:
28-30天
白尾双足蜥的每胎产子:
4-6个
白尾双足蜥的全年交配:
一年两次
总结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关于白尾双足蜥的全部参考内容,希望文章能在你和它的相处过程中带来帮助,如果还需要其他宠物的信息资料请关注宠物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
赞同(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