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脱壳怎么回事(螃蟹脱壳的全过程)

来源:投稿时间:2023-01-02 17:45点击:492

螃蟹脱壳怎么回事(螃蟹脱壳的全过程)

答:众所周知河蟹的变态和生长发育总是伴随幼体的不断蜕皮和幼蟹的不断脱壳而进行的。河蟹一生中脱壳约18次,大眼幼体到蟹苗脱壳5次;蟹苗到仔蟹脱壳3次;仔蟹到幼蟹脱壳5次;幼蟹到成蟹脱壳5次。而每一次脱壳都是河蟹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

正常情况下,每蜕壳(皮)一次,河蟹明显增长,但是脱壳不一定都会生长,比如说营养不足时,蟹脱壳反而会出现负增长。脱壳的同时还可以脱掉附着在甲壳上的寄生虫和附着物,并且可以使残肢再生。

河蟹的脱壳对于蟹本身来说是极其重要,从蟹本身来讲,河蟹脱壳不好,轻则河蟹生长不良,拉脚蟹多,重则会因脱壳不遂死亡;从经济成本考虑,脱壳不好会影响河蟹规格和上市时间。

河蟹的甲壳由位于其下的真皮层上皮细胞分泌而来,由上表皮层,外表皮层和内表皮层组成。大致分为脱壳间期,脱壳前期,脱壳期,脱壳后期和后续期。

脱壳间期:在脱壳间期,蟹壳钙化,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河蟹会大量摄食,进行能量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积累,为脱壳进行物质准备。(此时饵料中应添加营养物质,另外,钙不足、微量元素不足也会影响河蟹脱壳效率)。

脱壳前期:脱壳前期真皮层会和表皮层分离,旧壳之上的表皮开始被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被吸收进入血液,新表皮开始形成,摄食减少,就是二层壳的形成。当旧壳被吸收完成,新表皮与旧壳分离明显,摄食停止。新外表皮分泌完成,河蟹开始吸水,准备脱壳。(此时水源新鲜程度会影响河蟹脱壳)。

脱壳期:身体大量吸水后,河蟹头胸甲和腹部会出现裂缝,河蟹弹动身体自旧壳中脱出,此过程只有几秒或数分钟。(前期积累营养是关键所在)。

脱壳后期:刚脱出时,河蟹新壳柔软有弹性,河蟹开始大量吸水使新壳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此时活力弱,不摄食。此过程也较短。(这个时候是河蟹最脆弱的时候,安静的环境是必要的)。

后续期:河蟹甲壳开始钙化,开始大量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此过程决定于水体中钙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缺乏会使河蟹软壳,硬壳时间增长或不能完全硬壳,加大脱壳期河蟹死亡的风险。等壳硬化后,能够支撑身体时,河蟹会排出身体吸收的过多水分,开始摄食,完成一次脱壳周期。

其中脱壳期又有5个阶段的过程区分:

刚脱壳:尚不进食,此时外壳柔软,无法站立,继续吸收水分,体重增加。表皮开始钙质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软,体重稳定,水分含量仍高达86%。

新壳钙化:新壳的钙化阶段仍不进食,钙质开始分泌,附肢的各肢节可以弯曲而不断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继续分泌,各附肢弯曲时会断裂,水分含量83%。

表皮变硬:较早阶段仍继续钙化,并开始进食。此时是组织生长的主要阶段,身体开始变硬,头胸甲前端及侧面钙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处于脱壳中期,钙化完全,且在钙化层下产生薄膜层,代谢物开始堆积,组织生长安全。

下次脱壳的预备阶段:开始进行钙的再吸收,新壳的最外层已分泌出来,渐渐进食,代谢物可被运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层之后,活动开始减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间;接近脱壳的第一特征已出现,在旧刚毛基部有新刚毛长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组织分泌出来。由于旧壳中大量钙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适当的空间。沿着裂隙,钙的再吸收完全,从而产生表皮的一个裂口,河蟹体自此从旧壳中脱颖而出。

红螃蟹什么时候脱壳

红螃蟹脱壳间隔的时间并不固定,短的话两个星期左右就会脱一次壳,长的话两个月左右才会脱一次壳。红螃蟹两次脱壳间隔的时间跟它们的发育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的适宜程度有关。若是红螃蟹的生长状态比较好,外界的环境也适宜,那么脱壳间隔的时间就会短一些。如果它们生长状态不好,或者外界环境太差,它们脱壳的时间间隔就会长一些。

螃蟹为什么要脱壳

河蟹每一次的脱壳都是对河蟹生命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顺利脱壳或者脱到一半就会导致河蟹死亡,尤其是现阶段到了河蟹的第一次脱壳期,如果出现脱壳不遂现象,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死亡、破坏水体环境,大大降低河蟹的成活率。

河蟹脱壳不遂在养殖过程中时常发生,主要是在一、二壳脱壳期发生频繁。在脱壳不遂发生时首先要找明原因,不能随意用药,因为处于脱壳期的河蟹自身抵抗力非常弱,如果用药不合理,不只是死病蟹的问题,极易诱发其他病害造成大量损伤。

河蟹脱壳不遂缺钙是影响脱壳不遂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在河蟹脱壳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钙元素来顺利脱壳,这时水体中缺乏钙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就会造成河蟹脱壳障碍。还有在投喂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均衡,饲料中没有补充矿物质元素、复合维生素,也会导致脱壳困难。还包括缺氧、水质污染、池塘藻毒素过高、肝胰腺萎缩、敌害生物较多时都会导致河蟹脱壳不遂,所以影响河蟹脱壳不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定要找到病害原因对症下药既能治好病又不伤蟹体。

为了预防河蟹脱壳不遂,在脱壳期前就要开始预防,首先保持水质的稳定、保持足够的水草覆盖面是河蟹养殖最基本的条件,在这基础之上合理优质的饵料和补钙也是必须的,当下养殖河蟹不是肥好水种好草就足够了,人工养殖密度大、环境差需要外在条件的补充才能养出健康肥嫩的河蟹。在饵料中添加胆汁酸配合补钙产品同时使用,既可以保肝又可促进脱壳硬壳,防止脱壳不遂。

河蟹脱壳时同样也要吸收水中的钙元素,外塘泼洒胆汁酸500g/20-25亩(1米深),最好在脱壳期前2-3天使用胆汁酸和钙镁离子同时泼洒,使用效果更佳。长期使用脱壳快、硬壳快。

胆汁酸是在脊椎动物胆膏中提取的,是胆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动物内源性消化液。胆汁酸和胆固醇一样,是虾蟹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对于脱皮激素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对肠道及肝胰脏的危害,维护河蟹机体健康,提高河蟹脱皮频率,促进河蟹生长,提高河蟹的成活率,防止脱壳不遂。所以胆汁酸可以通过调节脱皮激素合成、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减轻肝脏负担、增强肝胰腺功能等途径防治河蟹脱壳不遂,提高脱壳翻倍率。

每年影响螃蟹成活率的最大杀手之一就是脱壳不遂!脱壳不遂就用胆汁酸脱壳快、硬壳快,脱壳到位,提高翻倍率。

赞同(169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